第(3/3)页 电话接通之后,兴奋之下的周永航哪还顾得上自报家门,加上声音也有些微微变形,杜义山甚至愣了一下才意识到电话那边是谁。 “是……是老周?你们对主动颤振控制的验证成功了?” 虽然之前就对常浩南很有信心,但真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后者的声音中还是带着些许颤抖。 毕竟,这可是华夏人第一次在航空工程应用方面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对于他们这些从学习模仿一步步走来的老一辈航空人而言,心中的感受岂是用语言能说清楚的? “对,我们刚刚在01号机上进行了测试,结果确实和你那天拿过来的的资料一样,可以把颤振临界速度提高至少10%的水平!” 电话那边的周永航也是激动地在电话线长度所及的范围内不断徘徊: “我们已经开始着手给飞机更换机翼和飞控,这样新的运7-200a性能肯定能超越atr42,总算能打个翻身仗了!” “不对,这不单单是运7-200a这个型号的翻身仗,还是咱们603所,乃至咱们华夏航空工业的翻身仗!” “老杜你是没看见,刚才那个英国人霍金特来问我换装新机翼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技术机密,无可奉告的时候,他的那个脸色。” “过去,都是外国专家对咱们进行技术封锁,真是想不到,我老周竟然能有对着外国人说出这句话的机会!” 周永航对着电话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几分钟,说到最后眼眶里面都带上了一些泪花。 他作为跟杜义山一样,跟随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一路走来的老技术人员,实在是太期待能有扬眉吐气的一天了。 虽然这架运7-200a上面还有很多零部件都是外国制造的,甚至连这架飞机的原型都是仿制而来的。 但至少,现在那上面终于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