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现在距离华夏航空兵部队上一次实战击落目标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可以说是破纪录的首开战果,而他本人竟然意外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的火控雷达基本都使用了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目标,这是一种速度跟踪系统,而速度波门拖引干扰可以给雷达一个错误的速度信息,让雷达跟踪到一个假目标,而跟踪状态的雷达视野很窄,自然几秒钟内就会脱锁。” 这一次他的解释倒是言简意赅。 “米格25那时候就有这种能力了?” 少将有些意外于这个听上去有点复杂的东西竟然会出现在一架60年代设计的截击机身上。 这个问题确实命中了一个盲区,在这个大家都在忙着庆祝的时候,确实容易漏掉这种细节。 所以对面的郭林也犹豫了一下: “我想……应该是没有的,虽然相关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晚,但60年代那会,脉冲多普勒雷达还没有广泛使用,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且电子工程水平也不支持。” 此时他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难道空域里面还有另外一架电子战飞机?” 如此不着调的猜测让领队有些无语。 他摆了摆手正要说点什么,就看到一名穿着巴空军中尉制服的华夏军官小跑了过来: “报告,狮鹫那边报告说,目标被击落之前有意控制了速度和高度,所以对方飞行员已经跳伞,飞机在坠落过程中也总体上保存的比较完整。” 听到这句话,正在聊着电磁干扰问题的两个人几乎同时眼前一亮。 照理来说,2.2倍音速下被空空导弹命中,飞机会在高空直接解体,产生的碎片大概会落在方圆成千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再加上附近又是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山区,以巴陆军的组织能力来说,想完整地搜索到残骸根本不可能。 而且让太多闲杂人等参与到里面来还有可能走漏消息。 但如果目标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坠毁的话,就算落地之后摔成碎片,那溅落范围也总归是有限的,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都要少很多。 少将整了整身上有些不太合身的军服,很快做出了决断: “这件事情不能耽搁,你马上把情况通知巴方,让他们派一支可靠的空降兵部队,还有直升机过来,注意一定不要走漏风声,尤其是不要让他们的三军情报局知道。” “另外,如果找到跳伞的飞行员,也千万不要公开。” “那国内……” “国内我会上报,但现在情况紧急,拖下去的话可能徒增变数,只能先斩后奏了。” 听到这句斩钉截铁的回答,中尉一愣,然后立正并敬了个礼: “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