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少年气(二合一)-《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页

    但项目嘛,肯定还是要做的。

    技术工作是他的立身之本,哪怕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地位,也绝对不能丢。

    更何况到现在为止,常浩南还没有独自统领一个项目的经历。

    在工程领域上,这终究是个短板。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这种行业内按部就班的规则会限制真正天才的发挥。

    其实不然。

    哪怕开局满级号,也依然是需要成长的。

    更何况直接参与项目会带来很多便利性。

    别的不说,就拿他最近一直在研究的多物理场仿真课题为例。

    哪怕他过段时间真的把软件做出来了,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推广。

    靠行政命令当然是一种办法,但是论效果,绝对比不上他亲自下场,用自己的软件完成一个大项目来的震撼人心。

    成功经验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事情,比一百个院士的表态都有用。

    就像常浩南最早的成果,也就是新舟60项目衍生出的那个机翼常氏模型,如今几乎已经在整个航空工业系统内部推广开来,如果不是还有保密需求的话,恐怕其它行业也会开始采用。

    杨奉畑之后的连续几个电话,对面都是镐京区号。

    显然是603所。

    至于为什么有很多个……

    那自然是因为代表603的易元和,代表14所的郭林以及代表自己的姚梦娜和徐洋是分别打来的。

    好在他们基本都只是单纯表示祝贺,因此基本都只是聊了几句就结束。

    或许是常浩南总算醒过来并开始回电话的消息被不知道谁扩散了出去,在结束了和徐洋的通话之后,他便不再需要主动回拨了——

    因为新的电话被不断打了进来。

    蓉城611所、涪城624所、南郑182厂、筑城648所、乃至常浩南前世工作过,今生暂时还只是有过一些工作上联系的29基地……

    尽管相当一部分电话只是表达一个简短的祝贺,只有611所薛炽夀和他多聊了一会,但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常浩南还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手忙脚乱。

    也总算理解了刚刚杨奉畑所说的“红人”是什么概念。

    他从未像此时此刻一样期待短信功能的开通。

    在有短信和微信的年代,很多关系尚浅只是一面之缘或者工作关系的人完全可以发个文字消息祝贺。

    而他也只需要编辑一个回应短信群发出去了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喝两大杯水之后还是口干舌燥。

    当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总算告一段落之后不久,常浩南就接到了可以准备开始访谈的消息。

    原本他面对央视的一对一采访还是有点紧张的。

    但在经历了刚刚的狂轰滥炸之后,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脱敏反应是吧……”

    常浩南一边换衣服一边腹诽道。

    ……

    十几分钟后,当常浩南在学校会议室里看到常被称为姐姐,但其实比他大了快20岁的某位知名主持人时,最初还是吃了一惊的。

    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虽然这段采访并不是专门的访谈节目,不会全部播出,但还是可能有一些片段加入到报道里面,加之上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不可能随便派个什么人过来。

    不得不说,央视派出来的这个团队,专业性还是没问题的。

    尽管主持人对于航空一窍不通,但整个访谈过程还是让常浩南感到极为舒适,一系列问题也是简明有力,却又不至于给人以咄咄逼人之感。

    跟后来某位采访丁中礼院士的女主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采访的最后,对方突然问起了常浩南在昨晚仪式上说过的那句话。

    “您是我面对过的,最年轻的专访对象,一般来说,人们在面对一个少年英才的时候,总是期望他表现的更意气风发,或者说更张扬一些,但是您昨晚的表现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状态。”

    这一次,常浩南没办法用戏谑的办法支应过去。

    于是他低头沉思了一会。

    主持人没有出声打断,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答案。

    大概十几秒之后,常浩南才重新抬起头来: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少年气不是不羁,不是张狂,不是目空一切,而是历经千帆,仍葆有赤诚。”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