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歼10A与歼10E-《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页

    那两架歼10的原型机就停在这里。

    其中一架的表面裹着经典的迷彩防雨布。

    另外一架标着1003,应该就是才下线不久的03号原型机。

    “我们根据01号机试飞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在制造过程中对03号机进行了一些技术调整,毕竟按照咱们的规划,这个型号未来也是要走完整个定型流程。”

    常浩南走到飞机近处看了一下,果然发现进气道上面的那六根加强筋已经调整过样式,变成了原本量产型号上面的样子。

    除了补强以外,还能对流经这块的空气起到些许整流作用。

    至于其它肉眼可见的变化倒是不多,只有起落架舱门之类的一些细节。

    主要应该还是在飞行控制系统上面。

    “另外,在试飞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超声速工况下,由于机头对来流的预压缩作用,机腹紧贴机体的部分会形成弓形激波,引发不同位置的压力梯度发生变化,附面层分离倾向加强。”

    宋闻聪站在进气道口边上,伸手在上隔板的位置比划了一下:

    “这个情况,歼7F的下颌进气道因为位置靠前,所以是不存在的。”

    “目前无论是二元可调进气道,还是皮托管进气道,都是把进气道设计在距离机腹有一段距离的位置上,所以能避开这个激波位置。”

    “但如果是DSI进气道的话,这个弓形激波就势必要对进气情况产生影响,进一步劣化超音速性能啊……”

    显然,在确定了歼10的改进方案之后,蓉飞方面已经提前开始了一部分技术研发工作。

    而作为一种战斗机,虽然超音速性能差一些可以接受,但总归也不能过于离谱。

    尤其在涡扇10还特地优化了超音速取向的情况下,如果在飞机本体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缺陷,那就有点亏了。

    “单靠DSI进气道的鼓包设计确实不太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常浩南拍了拍刚才因为触摸进气道而粘在手上的些许灰尘:

    “所以可能要在进气道下沿部分增加几个涡流发生器,提前干涉这个弓形激波的产生。”

    他说着又抬手示意了一下眼前这架飞机的进气道上方:

    “原理跟这六根加强筋有点类似,结构很简单,就是设计起来需要费些算力。”

    “等明天贵航那边的同志把歼教9的试飞数据带过来,我们再做具体的考虑。”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