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摆了摆手: “本来嘛,我其实是个很随和的人,这事搁平常我都没准备动手,结果南城报那帮人非得往枪口上撞。” 说到这里,常浩南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他们前脚批评我们火炬实验室浪费科研资源,我那篇论文后脚就见刊发表出来了,中间也就隔了一个来星期,这就没办法了,我也只能勉为其难地针对他们一下……” 丁高恒听后没有直接开口。 只是用“我信你就是见了鬼”的表情看着一副人畜无害样子的常浩南。 不过,他也早就看南城报那帮人不爽了,只是受制于身份不好直接下场骂街而已。 这次有人能出口恶气让对方吃瘪,丁高恒高兴还来不及。 刚刚提起这件事,也只是为了再乐呵乐呵。 如今乐完了,自然也该回到正题。 于是,他重新恢复了严肃的脸色: “盛京那边的情况,还顺利吧?” “一切顺利。” 常浩南也收敛了表情: “歼11B的试飞,当然还有涡扇10设计定型之前的最后阶段测试都在按照时间表进行,我们目前已经冻结了涡扇10A的技术方案,除非再发现什么特别要紧的问题,否则就将按照当前技术状态进行小批次量产,直到完成生产定型后,再转入正式量产。” “至于一些最近才完成研发,或者仍在研发过程当中的新技术,将会在未来的改进型涡扇10C上面体现。” 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 这是很多项目为了保证足够快的迭代速度而设立的标准。 虽然这个原则是由于成为一句军工口号而广为人知,但实际上,大部分军品的迭代速度并不满足这一要求。 至少在90年代末这会还不满足。 不过,在常浩南的带领下,航发这块,确实是做到了。 比如现在,就是量产涡喷14,研发涡扇10A/B,同时规划着涡扇10的深度改进型。 “很好。” 丁高恒满意地点点头。 在他的印象里,常浩南每次带回来的消息似乎都是这样。 略显枯燥的顺利。 当然,他宁愿永远这样枯燥下去。 “还有什么需要组织上提供的帮助么?” 有这样一个部下,丁高恒的职责就成了当好一个保姆。 “还真有。” 常浩南倒也不客气: “按照计划,歼11B的主要武器之一会是霹雳13,就是那种用R33导弹的弹体,换上我们自己主被动复合导引头的对空对地两用导弹,不过要想测试出这种导弹的极限性能,就需要一架预警机的协助,至少给载机提供一个大致的目标方位。” 而且测试空对空反辐射功能也需要一架真正的预警机做靶机(无人靶机无法提供足够的信号强度)。 当然不可能真打下来,而是在确认导引头正常工作之后再让导弹自毁。 不过这事听着还是有点风险,所以常浩南暂时没敢和丁高恒说。 怕把老同志给吓着。 “所以,空警200的研发进度最好能加快一些。” 常浩南说道。 加快研发进度,光喊两句肯定是没用的。 所以,这其实就是在委婉地要钱。 “空警200的试飞倒是顺利,正好明年又会有一大笔新的资金注入进去,所以进度应该很快。” 丁高恒自然听得懂常浩南的弦外之音。 好在科工委如今已经形成良性循环,让上级彻底感受到了高技术产业恐怖的利润回报率,因此在经费这块已经比前些年宽松了不少。 不过,紧接着,丁高恒的脸色突然阴沉下来: “说起预警机,小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