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本来,这只是一场月度例行技术会议而已。 但这句话一出,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绍修同志,我记得……上个月开会的时候,你还说这项工作大概需要4-6个月才能完成?” 这种进度突然变得飞快的情况,王晓模和郭林过去倒也见识过。 但今天站在台上的,毕竟是梁绍修而不是常浩南…… 所以确实算是个巨大的惊喜。 “上个月的情况……确实是那样没错。” 梁绍修之所以选择在开会的时候透露这个消息,就是受到了常浩南的影响,此时也总算是体验到了“震惊同行一整年”的快感: “因为雷达罩的建模和计算工作量不大,重点还是在飞机上面。” “其实我们之前就收到了沪飞集团那边转交给我们的飞机设计资料,只是这些资料都来自图波列夫,虽然标注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但文件格式跟我们过去惯用的CATIA不完全兼容,所以当时预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修正格式。” “而把CATIA的模型导入到数值计算程序当中,还需要大概相同工作量的校对和修改工作……跟这两个过程相比,CFD和CSD计算反而占用时间不多。” “不过等我们真正着手开始工作之后,发现解决兼容性问题其实没有我们预想当中那么难,所以就提前出结果了……” 这个解释,让下面坐着的几个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好一会之后,王晓模才挥了挥手,示意梁绍修继续下去。 而后者也不废话,继续参考常浩南的习惯。 上来就抛重磅结论: “从结果来看,C909客机平台在加高垂尾、并设置两道尾鳍之后,仍然难以承载预定方案3当中直径10.5米,厚度1.9米的椭球型雷达罩。” “将此雷达罩设置在距离机身2.8米的位置时,将导致机翼产生的下洗气流下洗程度增加,导致平尾相对于实际气流的迎角减小,平尾产生的升力减小,全机的最大有效升力系数会降低到1.107……” 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会议室的空气几乎都凝固住了。 电科14所给空警2000预设了三个雷达方案,直径分别为10.5米、9米和8米。 尽管将三面阵改为双面阵之后,相同雷达罩可容纳的阵面面积增加了大约30%,但天线尺寸这东西没人会嫌大,尤其是在封装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因此,项目团队仍然把10.5米的雷达罩作为了优先方案。 而如果计算结果证明不可行,那么大概率就要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 不过,梁绍修并没有让众人担忧太久。 稍作停顿之后,他直接就是话锋一转: “但是,我们尝试在在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了雷达罩本身的形状,使其可以产生部分升力,然后进行了新的测试……” 他说着轻点鼠标,幕布上的雷达罩截面随即变成了一个下面略扁一些的椭球: “在进行升力补偿之后,雷达罩对于全机最大升力系数的影响减小,仅从干净构型时的1.193降低到1.178,完全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