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这确实是个要命的大问题。 工业化生产,其实不怕单纯的复杂。 只要设备和钱到位,再加上肯花时间,再复杂的工艺参数,也能被逐步确定下来。 而一旦进入量产过程,也就不再涉及到研发层面的成本投入。 随着产品产量逐渐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总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如果某个加工过程的结果无从确定,那就意味着,对于每个单独的产品,可能都要单独确定后续的工艺参数。 尽管比从头研发要简单很多,但也绝对会把产量和成本给卡死。 如果是造火箭,或者造工业母机,那反正年产量也没多少,这种半工业半手工业的路子还可以接受。 但航发叶片毕竟是需求量巨大的东西,不可能拿出雕花的功夫来搞。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中,几乎全部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前面坐着的常浩南身上。 “关于这个问题……你们先按照样品的方式来做,产量少不要紧,能保证正常进入测试环节就好。” 生产过程中的阻碍,他早在最开始构思总体设计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 否则也不可能在已经有了核心机的前提下,还给整个项目留出了这么长的执行时间。 “那具体工艺……” 张振华说着瞄了一眼PPT上面的流程图。 “还是按照刚才说的执行!” 常浩南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接着又继续道: “我计划和机床部门合作,在AE1500量产之前解决自适应加工的问题,也算是提前给兄弟单位解决一些技术难点……” 实际上,在原来的时间线当中,最先困扰于这个问题的并不是航空产业,而是航天和造船。 华夏航天在2010年代中后期曾有过一段发射成功率甚至不如隔壁印度的至暗时刻,就是在经历从手工业到工业过渡的阵痛期。 最后也是花了很多年时间才解决掉。 现在常浩南也算是给他们排坑了。 “机床部门?” 张振华直接就是一愣—— 从来没听说过自家集团还有过专门负责装备制造的单位? “就是火炬集团和C.B.法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 常浩南解释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