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乍一听到这个句式的常浩南差点没笑出来,费了好大力气才总算憋住,切换回郑重的神情: “您说。” 沈俊荣当即把方案翻到其中一页: “卫星姿态调整这部分……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确定全部四颗星的新姿态,恐怕有些困难吧?” 作为经验丰富的工程专家,他提出的问题直指关键: “我当然不是质疑你们的计算有问题,如果这要是东方红四号平台,那确实没什么问题,但你们那可是小卫星,轻量平台的姿态敏感器受到体积和功能限制,性能很难和传统航天级元器件相比,一般要经过多轮校准之后,才能确保足够的指向精度……” 显然,尽管青鸾卫星群本身并不从属于载人航天工程,但这段时间里,沈俊荣也没少对前者上心。 至少,连星上采用的传感器参数都有所了解。 不过,用磁强计+太阳敏感器+陀螺的轻型低成本姿态敏感器配置高效确定卫星姿态,本来也是青鸾系统测试的重点项目之一—— 航天级元器件确实精确且可靠,但贵金属封装的制造方式就决定了其成本高昂。 根本不可能降低到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水平。 况且产量也跟不上。 因此,常浩南当即解释道: “如果直接通过确定性算法,根据姿态敏感器的测量值确定姿态,那确实很难克服测量误差对姿态确定精度的影响。” “但是,可以先用高斯-牛顿算法进行初步解算……” 说话间,他突然四下看了看,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沈俊荣赶紧朝等在旁边的张维永示意了一下。 后者迅速递来纸笔。 “像这样……将磁强计和太阳敏感器的6维观测量转换为最优四元数,从而把观测自由度从9维降低到7维,再以最优四元数联合陀螺数据作为观测量,以姿态四元数和惯性系下的角速度作为状态量进行UKF滤波,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测量误差的影响,提高姿态解算精度……” 常浩南一边描述,一边大致列出了滤波状态方程和卡尔曼增益矩阵的计算方法。 当然,具体结果,就不是人脑能算明白的了。 张维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曙光三号上进行着状态仿真,直到卫星发射之前不久才终于确定好全部的参数。 写完之后,常浩南把笔从容放到一边: “虽然精度还是不可能比得上大型平台,但中轨道卫星对于姿态的敏感性本来就不是特别高,而且即便算上四套备份,整个姿态定位系统的成本也只有传统方案的不到10%,足够以后投入大规模应用了……” “四套备份?” 沈俊荣倒是没看过青鸾卫星的完整设计方案。 常浩南笑着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