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接着也不再多言,而是重新把一只耳机贴在了耳朵边,等待着常浩南的表演。 而就在两人讨论问题的这段功夫,青鸾02星已经开始了姿态调整机动。 在太空中,自然不可能有个摄像机盯着卫星的情况。 而小卫星项目本身没什么宣传价值,也不会单为了直观去做一个3D的示意图。 因此,此时显示在屏幕上的,只是传感器回传的姿态角速度曲线,以及模态坐标曲线。 至于卫星的动作情况…… 那就只能靠脑补了。 随着张维永下达姿态调整指令,角速度曲线的纵坐标逐渐开始从0向上增长,在坐标系上绘制出一个正弦函数曲线。 稍晚些时候,模态坐标也紧跟着开始给出数据。 但是,跟拟合度接近完美的角速度曲线相比,模态坐标的数据如果细看,就掺进去了不少像是噪音的无规则波动。 也就是沈俊荣此前提到的挠性振动。 不过,或许是因为采用了正弦路径,眼前的振幅完全不会对卫星本身造成任何影响。 甚至他还能看出,在卫星的角速度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角加速度归零之后,振动就已经进入了收敛状态。 沈俊荣看向旁边的常浩南,不知道这有什么特殊的部分。 他甚至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姿态调整的后半段,角加速度重新出现(负加速度),振动还会再次被加强。 直到整个调整过程结束,振动会在随后的8-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里缓慢归零。 但常浩南却并未挪开视线,只是伸手指了一下屏幕,示意沈俊荣继续看下去。 而当后者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屏幕上的曲线时,却直接呆立当场。 当角速度重新开始减小的时候,模态坐标曲线上呈现出的振动水平,却并没有重新增加。 反而还在继续减弱。 又过了120秒,青鸾02星最终定位到了新的姿态。 而星载附件的振动,更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就彻底消失了…… 根本没有他预想中,后续逐渐减弱的过程。 不要小看这点区别。 挠性振动除了会影响到设备和星体本身的工作状态以外,还有可能与轨道平动发生耦合,进而影响到卫星轨道。 如果影响较大,那么在姿态调整完成之后,甚至可能需要接上一次轨道调整,才能让卫星达到合适的工作状态。 而像眼前的青鸾02星那样,振动几乎和姿态机动同步结束,则几乎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只是…… 即便以100kg级别小卫星的体量,加上正弦路径,这个动作特征也有些过于离谱了。 好在这个时候,常浩南恰到好处地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正弦路径的优势,不只是削弱角加速度带来的振动,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从正极大值到0的瞬间突变,换句话说,就是被诱发产生的振动更加规律……所以,我们在青鸾系列卫星上面,尝试性地应用了来自航空领域的主动抑振技术。” “并且现在看来,效果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