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是我们需要他身兼两边的头衔,而不是,或者至少不只是他自己需要。” 徐迪匡为了表示强调,说到这里还特地敲了敲桌面: “只有和上级解释明白这件事,才有可能顺理成章给常教授破这个例。” 听到这里,杜琬祥脱口而出: “那不是跟工程院刚成立的时候情况差不多?” 作为工程院成立后不久就评选上的院士,他对于早年间的情况自然相当了解—— 单独设立华夏工程院的初衷,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能够加入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促进国内外工程学界的交流。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华夏科学院的技术科学部就进行过多次申请。 只是由于并非独立单位,因此始终没有获得接纳。 最终在90年代初,按照国际惯例,华夏单独成立了面向工程技术界的华夏工程院。 不过,跟直接把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拆分出来成立的社科院不同,工程院并不是原技术科学部的底子,而是完全另起炉灶。 为了让这样一个全新机构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国际认可,上级就让一部分享有较高国际声誉的科学院院士同时加入了工程院。 相当于给了一笔“原始股”。 得益于此,工程院也终于在1997年如愿加入CAETS。 其实杜琬祥说起这个,倒也不是意有所指。 毕竟属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情况。 这都十来年过去了,也不可能重现。 但他的这一句话,却提醒了坐在对面的徐迪匡。 后者眼前瞬间一亮: “老杜,常教授的推荐提名,最后划分到哪个学部了?” 这个有些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杜琬祥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还是回答道: “当然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船舶、航空、航天、机械……这些工程背景的候选人,基本都会对应到这边……有什么不妥么?” 这个划分方式,按照常理来算当然是没问题的。 但徐迪匡却猛地拍了一下大腿: “不妥,非常不妥!” 激烈的反应,引得杜琬祥更是不解。 好在,前者很快继续道: “常教授在工程领域的贡献,恐怕不只是在机械和运载工程领域。” “就我知道的,他在信息与电子工程,以及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两个领域,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嘛……尤其是计算机领域,火炬集团主持开发的那个软件,哪个敢说自己没用过的?” 这个问题,杜琬祥显然没法回答。 只好询问道: “那院长您的意思是……” 徐迪匡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没有马上给出解释: “这件事情,还需要询问一下常教授本人的意思……不用你费心了,我亲自处理吧!” …… 于是,还没等常浩南来得及离开东风航天城,就看到了突然赶过来,说要和他面谈的林左明。 这可不是什么常见的联络形式。 尤其自己预计再过两天就要回到京城的情况下。 因此,刚见面的那会,常浩南甚至感觉有点担心,是不是哪个项目出了大问题。 二人一落座,林左明就笑着说道。 “浩南同志,我这次过来,可是带着组织上的重大任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