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谓加工动态特征信息模型,是火炬-C.B.法拉利公司以常浩南最早提供的数字仿真技术为基础,面向用户端提供的数据库类型服务。 可以把复杂的中间状态几何转化为多个简单层的叠加。 结合硬件层面全直线电机驱动机和蜂窝结构专利,对于一些产品规格相对标准(有明确的槽、筋、孔和轮廓),但精度要求较高的用户而言,有着极高的吸引力。 主要体现在加工效率几乎成倍领先于竞争对手。 当然,也确实如杨卫华所说,能在浮动装夹领域发挥作用。 “那如果加工对象是非典型的、质心分布不够集中的产品呢?” 魏永明作为工控系统的实际负责人,尤其是在明知自家领导是要加工什么的情况下,自然要提前予以考虑: “就比如涡轮机的风扇叶片,加工过程中的质心变化幅度很大,靠人工确定固定装夹区域……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吧?” 这个问题,确实瞄准了杨卫华最薄弱的部分。 后者一时间无法回答。 因此,方才还十分焦灼的气氛,顿时冷却了下来。 “这个问题……倒是不难解决。” 直到听见这么一句话,魏永明和杨卫华才想起来,常浩南自打刚才开始,好像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吱过声了。 原本以为是在听他们两个的争论。 但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卫华同志刚才也说过,三个固定装夹单元,就可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那么固定装夹区域的优化,就相当于在尽可能小的区域之内包络尽可能多的动态质心……而不单单只是计算一个中间状态,尤其对于质心变化幅度很大的异形零件来说。” 常浩南缓缓开口道: “所以,对于人工手段无法分析的复杂零件,可以考虑用一些寻优算法来实现,比如把将零件的边界根据弧长离散为多个点,再设置固定装夹区域在工件主变形方向的跨度值作为惩罚项……” “……” “当然,现有的基础算法可能不是很适应这类具体问题,但总之是可以在遗传算法或者差分进化算法的基础上再继续优化……” 还没等魏永明做出反应,本来算是受到鼓励的杨卫华反倒有些傻眼—— 自己先提出来的构想,怎么常总好像比自己更熟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