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资本家急了连自己的上吊绳都能卖,装个华夏发动机而已,问题不大。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 这会成为从零到一的跨越。 AE1500一旦通过适航认证,那以后华夏造出一款装着AE1500发动机的客机,再通过认证的难度就会大减。 那可就真是华夏航空制造业的春天了。 因此,就连在会前表态“不发表任何意见”的领导,都没忍住开始和身边的几个人讨论了几句。 后来估计是想起了之前的承诺,遂赶紧闭上了嘴。 常浩南也故意没有马上继续,而是专门听了一下。 总的来说,现场持什么态度的人都有。 但多数人,包括李忠毅在内,还是觉得前景不太乐观。 不过,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眼尖的常浩南还是注意到,对方的笔记本上,用一个大大的圈,圈住了“全球适航”这四个字。 显然心里也是有想法的。 只不过身为刚刚继任的工建委一把手,不好一上来就画过于激进的饼而已…… …… 当然,毕竟是开会现场,众人也不可能完全把常浩南撂在一边。 因此几分钟后,嘈杂的会议室内还是逐渐安静下来。 “浩南同志。” 这一次,提问的是刘振响: “关于这个目标,是否其中有些因素过于不可控?” 实际上,刘振响本人还是比较看好常浩南那个目标的。 之所以这么问,实在是没办法—— 现场坐着的这些人里,只有他够格在航发领域向常浩南提出这种问题。 而后者当然也知道,这属于正常流程的一部分。 毕竟,立项启动工作,就是要提问题的。 不可能一团和气、其乐融融地就结束了。 因此,他对此也早有准备: “首先,关于不可控因素……确实可以预见,EASA和FAA都不可能轻易通过适航认证,所以,我才把它设为中长期目标。” “正如我在会议刚开始的时候所说,我国正在逐渐深度地参与到国际航空产业合作当中,并逐步占据其中的上游位置,虽然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撼动欧美在其中的核心话语权,但已经能够施加一些有限的影响。”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里,西方国家会愈发倾向于在环保领域中发力,而我们则可以顺应这一趋势,不仅不阻止,反而主动将其推向极端,从操作上,就是推出,或者宣布推出比欧美更加严格的排放政策,从而反过来限制他们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最终迫使其妥协。” “当然,想要进入欧美认证的市场,那就不可能吃独食,而好消息是,我们目前已经和罗尔斯·罗伊斯达成了相对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他们也正因为失去了12-14吨级的庞大市场而耿耿于怀,如果英方同意提供支持,那么也不排除在民用型号中引入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至于定型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我相信军用,以及国内的民用市场已经足够形成用户数据和商业成本的正向循环……” “……” 第(2/3)页